线上教学是疫情期间的特殊需要,更是我们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的需要。即使没有这次疫情,计科院也在着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互联网+教育”等信息化线上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上课前准备——尽心竭力
为了线上授课能够顺利进行,徐悦甡老师从开课前两周就开始规划,为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提前做好准备。
“作为保障疫情期间教学不断线的重要举措,线上授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接到线上授课的通知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做好准备,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包括设备与环境的准备、教案与资料的准备、授课方式的演练等。”在这一期间我们优秀的徐教师还作为计科院信息化防疫团队的一员,承担了一部分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现出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践行西电“厚德”校训。
两台笔记本,一台负责教学,一台负责交流,以及负责点名与提问的手机——这是徐老师在测试后最终确定的直播设备。
徐老师所上的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Web方向大三的专业课程《构件与中间件技术》,因为上学期为必修的同一批同学开设过《数据管理技术》课程,故对于必修同学的班级QQ群建立比较顺利。对于选修的同学,通过辅导员老师的辛苦努力,最终全部进入QQ群,并加入了“学在西电”的班级群。
在这个过程中,徐老师询问了是否有同学存在困难,比如网络问题与设备问题,帮助同学们克服艰难险阻,确保高质量授课与学生的充分互动。教案与课程资料准备较为齐全,包括课件、实验环境、实验视频、实验代码等。同时,为补充线上教学,特别收集了去年课程的在线录播,资料也上传到了QQ群中。
上课进行时——有条不紊
在充分准备后,2月17日,直播授课正式开始,由于前期的不懈努力,直播顺利进行,线上课程取得了成功。
线上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在线教学与教室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交互方式的改变,师生不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不直接产生物理观感上的交互,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缺少了一定的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的交流。西电有着“砺学”的校训,徐老师在平时授课时非常看重这些交互,所以在授课时,不管是用超星客户端还是腾讯课堂,包括测试过的腾讯会议,都会把摄像头打开,用屏幕共享+画中画的模式,让同学们看到老师。然后在课程中间通过“学在西电”进行提问的时候,也一定让其他同学都听到,尽可能弥补没有物理空间交互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