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石贵利 朱啟亮)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散尽,国泰民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7级自动化专业的朱啟亮同学自疫情爆发以来,在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和各类报道、积极学习防疫知识的同时,在镇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积极投身到志愿者工作当中。心里怀揣着对一线医务人员全心战疫救死扶伤的敬意的同时,从微小、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朱同学所在的云南省镇雄县碗厂乡位于云贵川三省的交界处,由于较高的海拔、独特的群山地貌,一二月份的镇雄县阴雨连绵、冷风萧瑟。但冷风寒雨却不能阻挡朱同学炙热的心,当看到疫情不断蔓延时心急如焚,总想着能做些什么。自全国疫情爆发以来,镇雄县政府积极下达相关处理方案,碗厂乡政府考虑到外出务工人员造成的巨大人流量等相关问题,决定通过交通要道设卡定时测量体温、往返路人劝返、车辆通行登记等措施来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战。
2月6号下午,当得知乡政府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朱同学就第一时间联系了团队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报名。当满心欢喜想着终于可以为这场全民战‘疫’略尽绵薄之力后却和母亲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你去干嘛?你去拦路没人会感激你反而会招来埋怨,现在疫情这么危险,你不要乱跑。”尽管一再和母亲解释,但最后还是未达成一致。第二天早上七点,他小心翼翼的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母亲。朱啟亮同学自2月7号正式加入了碗厂乡志愿者队伍后,每天在路口卡点主要负责来访人员劝返、温度测量、车辆和往返人员信息登记等工作,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尽职尽责,保障乡镇居民安全,从一个卡点到另一个卡点,不管寒风冷雨,哪里需要支援就到哪里。令他开心的是,在志愿者工作的第三天妈妈对他说:自己要照顾好自己。
左二:朱啟亮同学
志愿服务工作的第四天开始,朱同学总会时不时的拿出手机看天气预报。当看到第二天天气晴朗时喜忧参半的他对战友们说:明天要辛苦你们了,明天我得帮家里干活,白天你们先辛苦着,晚上我再来,咱们一起战“疫”!原来朱啟亮同学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天放晴后家里得开始春耕劳作,这也是每年寒假回家的“必修课”。而当天下午在经过了几天的人流量控制后,乡镇领导和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决定通宵执勤、严防死守。此后的几天,朱同学白天帮家里干农活,吃完晚饭戴上口罩到执勤卡点进行志愿服务,晚上22:00回家休息。见到战友的朱同学还伸出手炫耀着自己的收获:微微抖动的手上几个不大不小的水泡。由于乡村交通道路众多而人员又不足,朱同学与其他志愿者在获得镇上领导的批示后对少数不为人知的道路采取路障堵截,就地取材,用纸板、石头、木棒等材料就地设置路障,正是这个用满腔热忱搭建起的简陋路障挡住了大大小小走亲访友的人和车辆,贯彻落实了尽职尽责保障乡镇居民安全的这一初衷。
“身处偏远山区,才知道国家对百姓有多好。大到建档立卡、低保、搬迁户、修房补助,小到一条道路、一汪水井。我们农村人受了国家太多的恩惠,我们有难时国家支援,国家遇难时我们也应当站出来,”朱啟亮这样说到,“从2003年非典到2008年雪灾,再到现在的新型肺炎,从儿时的天真把事故当成故事听,到如今的从小事悟道理,从村民们的一举一动想至课本上的滔滔诗篇……病毒无情人有情,每当看到一线医护人员不怕牺牲、看到老教授老专家为疫情不断奔波、看到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华儿女共同抗击疫情的报道,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始终坚信:在这场抗击肺炎的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终将战胜病毒,回到我们熟悉的校园”。半个多月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朱同学收获满满,正是有许许多多像朱同学这样的西电学子、当代青年在社区、在街道、在乡村用默默无闻的行动汇聚战“疫”的温暖力量,寒冬必将过去,期盼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