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答疑

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一人一活动”|学习习总书记对北大援鄂医疗队回信,争做当代西电新青年

时间:2020-03-31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钱嘉诚)2020年,是不平凡而更显伟大的一年,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在支援“大军”中,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90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习总书记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为了深刻学习习总书记的回信,并弘扬这种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于3月23-27日举办了“学习习总书记对北大援鄂医疗队回信,争做当代西电新青年”的线上主题活动,学习他们的良好品格,发扬当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远见的执政党,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殷切期望青年!”黄诗淇同学在她的学习感想中这么写道,“虽然在老一辈看来,我们这群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富裕年代的90后,是在蜜罐儿里泡大的,我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但是,我们同时也是一群爱国爱党的青年、自信的青年、好学的青年,我们会从上一辈手中接过新中国发展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
 
刘格同学感慨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遇,艰辛与磨砺就是我们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很受鼓舞,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理应‘爱国力行’,为抗击疫情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应以他们作为榜样,以建设国家为己任,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我们青年一代有能力也有信心,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脊梁,成为新时代人民的骄傲和希望,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群可爱的年轻人,在战疫中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信心和力量,在他们身上,充满着文化自信,代表着中国的希望。年轻的力量,往往在应对挑战中释放得更为强劲”,“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以创新去要求实践,以自强去要求前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李佳奇和樊之睿同学的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份属于青春的光芒正在悄然绽放。
 
余安然同学和陈畅同学在观看过焦点访谈节目深受感动,他们认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是青年人的应有的崇高品质,青年大学生就应该学习这种品质,发扬这种精神,砥砺前行。“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总有一批人在批评着90后:说90后是堕落的一代人,如何思想堕落,如何离经叛道,如何的扶不起来,还有人说他们是道德毁掉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但自疫情爆发以来,90后展现出了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现代青年人的担当和使命……如今的90后已经逐渐成熟了,是会独立思考的一代了,也是更富有自信和更有家国情怀的一代,更是将中国梦植根于心底的一代”,翟蕾同学在她的学习总结中这样写道。“我们青年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从来不是时代的观众和看客,而更应该以我们对社会的敏锐感知,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社会参与,起到影响当下、决定未来的作用”,巨子钰同学这么认为。
 
“援鄂的‘90后’,为整个国家、社会做着他们贡献,他们永远是抗击疫情这场战斗中最美的人。他们也是我心中最闪亮的明星,我要向他们学习”,武鸿洲同学说。赵均益同学以筝语寄祝福,同时这样写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这要求我们在学问上精益求精,怀惴报国情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追赶学科前沿,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上担当好我们这代青年的使命。我们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谆谆嘱托,勇挑重担,继续奋斗。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精神,争做当代西电新青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我们有幸出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我们年轻的一代在她的隐蔽下成长了起来,曾今的孩童现在已经成年,我们必须站出来,紧跟着前辈们的步伐,一同建设这个强大美丽的国家,在风雨中磨砺自己,成为一个堪当大任的合格青年”,就像赵诗栋同学说道的那样,如今,青年人承载着接续奋斗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努力追梦,勇于追梦,勤于追梦。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是青年人的时代,而艰难和磨砺则是青年不断成长的最好养分。而我们将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那属于我们的时代!
 

关键词:


上一篇: 跨越千里的思政战“疫”大课 西电抗“疫”英雄报告会举办
下一篇: 合力抗“疫” 党旗飘扬:空间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专题党课

版权所有:重庆江北财经培训学校

联系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国际社区商务大厦A栋6楼

联系电话:18108358180

办学许可证号:教民150010570001491号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