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教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各高校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以及师生志愿者积极响应,“战疫”“战贫”两不误,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两线作战”的关键阶段,为各贫困村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疫情发生后,市教委扶贫集团驻巫溪县天元乡工作队队长左益,联络员李斌,得知天元乡有外出返乡人员800余名,其中武汉返乡人员400多名,便主动请示上级领导,申请返回“阵地”,共抗疫情。2月7日,在征得同意后,左益率3位驻村第一书记,先期赴天元乡会同天元乡党委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外出隔离队员陆续返乡到岗。截止2月16日,驻乡工作队全体队员10人全部到位,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同时,驻乡工作队时刻不忘自身肩负的脱贫攻坚初心使命,召开工作队视频例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指示,研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部署防疫和扶贫工作。一手抓防疫,一手促生产,会同乡党委政府制定2020年“1145”产业发展规划,优化打造牲畜养殖、菌类种植等9大产业基地,筹备“消费扶贫”春季推介会,收集800余人返乡信息,引导全乡扶贫车间陆续复工、开工,按照“分批有序错峰”的要求,指导全乡农户有序返工,优先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公益岗位,坚决防止返贫。指导农户在避免人员密集接触的情况下,开展春播、春耕等田间作业,积极联系学校为农户开展网络农技培训,到30余户贫困户家中片访,询问困难和全年增收计划打算,精准施策,为贫困户今年增收出思路想办法,力争将疫情对脱贫工作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重庆医科大学4位驻村第一书记刘志远、黄家君、李远、赵洪伟在疫情爆发期间写下请战书,主动要求“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同全村父老乡亲共克时艰,共抗疫情”,并已在组织安排下分别赶赴铜鼓镇铜西村、板溪镇红溪村、两罾乡内口村、楠木乡红庄村到岗工作。他们面对受疫情影响农业、服务业的实际困难和外出务工就业困难,在当地乡(镇)党政的指挥下,他们通过电话微信、开车巡防方式向村民宣传防疫措施,做好综合防控;开展农业生产、村集体经济发展、国家脱贫普查;协助召开特色种植产业宣传动员会,协调种子发放、家禽养殖、农业生产和春耕工作;完成“渝扶贫APP”贫困户务工的数据填报,组织逾千人有序返岗复工,或加入防疫公益岗位;积极组织捐赠抗疫物资;组织当地党员参加抗疫捐款工作,为当地“战疫”与“战贫”贡献力量。
围绕“产业、就业、创业”三业核心工作,重庆师范大学派驻城口、巫溪的第一书记彭林、冯佺光、刘艳坤、李军、张建文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力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方面下功夫。他们集中梳理所驻村扶贫产业项目,着眼疫情,按规定有序恢复生产。对用工人员全部是本镇村民的扶贫项目,优先组织复工生产。在做好防范新冠肺炎的前提下,协助党委政府将春管春耕计划落实到村、组、户,追踪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加强小春作物田间管理。针对受疫情影响部分物资缺货的问题,组织村干部点对点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调拨供应工作并送货上门。把农技人员请到田间地块指导连翘种植技术,推动多种特色基地顺利落地。成立青年就业先锋队,对所在村劳动力进行精准摸排、细化分类、建立台账,发挥党员劳务经纪人的动员组织作用,实现“家门-车门-厂门”的有序劳务输出。对无法外出就业的人员开展编织、按摩、面点等技能的返乡创业线上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做好困难群众“稳就业增收入”工作。
“时间不等人啊,因为疫情不少工作耽误了,现在要抓紧时间补上去。” 由于隔离没能尽快回到村里,重庆交通大学派驻奉节县白帝镇大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世佰说。即便在隔离期间,他也没有停下扶贫工作,一直通过电话、网络协调村里的事情,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积极解答群众疑惑关切,但不少工作还是需要现场推进。刚一得到返村消息,王世佰就提前回到了村上。他和村干部一起利用入户、电话、微信、QQ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和贫困户的沟通,逐户开展技能培训意愿调查摸底、2020年产业到户奖扶对象统计、受疫情影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意愿和产业发展需求摸排等工作,分析评估疫情对贫困人口就业和产业的影响。他还主动收集、及时转发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多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务工,多渠道组织贫困群众开展春耕生产、脐橙销售等,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返岗复工服务及产业发展等措施,优先安排因疫情暂时不能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同时帮助有序返岗就业,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努力巩固脱贫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外国语大学选派的4名驻万州区贫困村第一书记秦勇、申安桂、王定军、何冰艳积极响应,迅速奔赴战“疫”一线,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在第一书记们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的共同推动下,大悟村成功申报2020年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用于新建柠檬初加工生产线,生产线建成后将大力改善柠檬品质、大幅提高柠檬销量,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增收得实惠;庙沟村积极申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完成本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整修建设任务;高桥村千方百计为农户解决购买农资不方便、缺口罩、缺人手等实际困难,目前花椒、枳壳等龙头种植户已全部复产,小规模农户也陆续到田间地头开始春耕生产,川外援建高桥村的公共饮水池也已于3月1日复工;老林村积极配合果园业主办理相关复工手续,并实时监督复工开展是否规范,保障在家村民出工增收。
|